科学谋划全国的减污降碳路径,加快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确保“十四五”时期化石能源消费年均增速进一步降低,风电、光伏成为清洁能源增长的主力,加快智能电网、储能等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刚刚闭幕的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多方勾勒出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
这是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举办的能源领域首个高规格论坛,传递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信心,也展现了这背后催生的全新机遇。
“中央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目前正抓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论坛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
“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是关键期、窗口期。”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要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不容忽视的是,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赵英民表示,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导向,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快智能电网、储能等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夯实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人才和技术基础,完善金融、财税等政策激励,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推进节能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
绿色低碳转型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机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将全力推动建立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有效、开放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五年计划投入电网建设改造资金2.4万亿元。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国甲醇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具备大规模生产供应能力,而甲醇燃料应用规模加大将降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车已规模化运行2.7万辆,总运行里程达到80亿公里。
“零碳经济可能是中国最为雄心勃勃的一次转型。”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说,这次转型也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可以在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中引领绿色转型。
希腊环境和能源部长科斯塔斯·斯克雷卡斯说,“希腊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我们预计,投资意愿将会随着我们进一步改革和新战略的进行而加深和扩大。”
在论坛现场,23个重大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其中框架合作协议4项、投资合作类项目19项,总投资额491.5亿元,主要涉及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节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