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策导航  浏览(1538) 

    “十三五”期间,我省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19.4%。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8212.4万吨、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99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4万吨。


  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33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95家,排名全国第7位,钢铁行业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园区15家,其中,国家级园区8家。


  工业节能降耗迈上新台阶。高耗能行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0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大幅提升。推动承德、唐山曹妃甸、邯郸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全省钢渣综合利用率达99.84%。


  工业降碳减排成效显著。2018~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钢铁、焦化、火电、平板玻璃、陶瓷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058个,深度治理工业炉窑2500余座。累计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13.2万家。“十三五”期间,全省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2191家。


  《规划》分析指出,我省正处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能耗排放相对较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迫切需要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提出主要发展目标


  根据《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省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18%,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工业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9%,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资源产出率持续提升,新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13%。


  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高风险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


  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个、绿色设计产品100项、绿色供应链企业10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重点企业全部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壮大。加强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应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千亿级。


  ■提出八项主要任务


  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包括加快产业布局优化,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包括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开发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开展一批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包括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强化工业节能管理。


  促进工业高效用水。包括强化工业用水管理,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园区建设。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进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浓盐水综合利用,实施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稳步推进清洁生产。包括推进有毒有害物质替代,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力度,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


  提高绿色制造能力。包括构建绿色制造创新体系,打造绿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绿色制造标准建设,强化绿色产品供给,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与产品,大力发展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


  ■实施九项具体工程


  “四个一批”推进工程。以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要平台,以区外工业企业为主体,推动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进区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到2025年,“四个一批”工程全面完成。


  “千企绿色改造”工程。筛选确定1000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建立“千企绿色改造”项目库,提供“一对一”入户诊断服务以及“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技改方案,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创建一批能效、水效标杆企业。到2025年,实施重点绿色化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


  工业低碳发展工程。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编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强工业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开发降碳产品。引导钢铁、焦化项目和超出核定总量的钢铁企业购买降碳产品,在试点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向其他“两高”行业延伸拓展。力争钢铁、水泥行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石化化工行业2028年前实现达峰。


  工业能效提升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加强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到2025年,钢铁、水泥、焦化、平板玻璃等行业重点企业实现节能诊断全覆盖。


  工业节水减排工程。重点围绕钢铁、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废水资源化利用,创建一批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示范企业。在重点高耗水行业水效指标前10%的企业中,培育一批水效“领跑者”企业和节水标杆企业。到2025年,创建形成20家节水标杆企业和200家节水型企业。


  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动固废在园区内、厂区内协同循环利用,提高固废就地资源化效率,创建一批“无废工业园区”“无废企业”。开展省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到2025年,培育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家、示范企业10家、创新平台5个。


  清洁生产标杆企业工程。探索清洁生产行业创先模式,培育一批清洁生产标杆企业。到2025年,全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现100%覆盖,钢铁、焦化、平板玻璃、陶瓷企业对标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整体水平,燃煤电厂、水泥企业对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整体水平。


  新一轮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开发一批绿色设计产品、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绿色设计产品达到100项,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达到500家以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重点企业全部建成绿色工厂。


  省级及以上绿色园区达到20个,省级及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达到10家。


  节能环保产业壮大工程。培育“链主”企业,打造特色优质企业,推进集聚发展。形成“链主”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到202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千亿级。



文章来源:河工新闻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