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业热点  浏览(1473)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带来了5份提案,涉及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发掘农业微生物应用潜力、药物创新能力提升、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力度、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等热点话题。

  据了解,沈南鹏是一位来自创业投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关于《夯实“双碳”目标科学基础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变革》的提案中,沈南鹏认为,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结合“双碳”目标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快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消费等各环节的重大战略技术研发储备。

  必须依靠深度技术变革引领“绿色革命”

  “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必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沈南鹏表示。

  从能源领域来看,他认为必须依靠基础研究突破来应对能源结构重大调整带来的挑战。首先,要实现大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进一步降低风、光等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必须依靠异质结、钙钛矿、高温超导材料等基础结构和基础材料的突破创新。其次,当风光等不稳定电源成为供电主力时,要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必须将现在的“坚强电网”改造成“智能柔性电网”,通过大量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引入AI和能量路由器,增加多维度的储能单元,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智能、柔性调节。最后,要实现未来的碳中和愿景,必然需要更多元化、更高承载能力的新能源技术,如氢基、氨基能源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商业化都有赖于长期、持续的基础研究投入。

  从工业领域来看,必须依靠深度技术变革来引领“绿色工业革命”。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未来高耗能工业的基础逻辑会将低碳甚至“零碳”作为主要目标,这将直接颠覆工业体系的各环节:在原材料方面,碳纤维、新型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及大量可再生、可降解材料将为工业生产提供巨大的节能降耗空间;在工业用能方面,功率半导体等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可有效支撑从煤到电驱动的再电气化改造;在绿色工艺方面,国内一线钢厂已开始布局氢基竖炉,基于生物合成技术,绿氢、绿氨等原材料的绿色化工和冶金工艺都在快速发展中;在工业装备方面,物联网、AI等技术未来将迎来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热潮。

  从消费领域来看,必须依赖新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经济和社会价值双满意的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即低碳、“零碳”技术可在降低排放的同时,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低的成本。未来随着智能网联、V2G等新技术的应用,绿色能源和消费场景互动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而在绿色建筑、可降解塑料等消费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也会在未来助力找到低成本和低碳的最优组合。

  建议加快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

  沈南鹏建议,首先应面向碳中和需求找准科学问题来切入,增设研发专项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健全基础研究任务征集机制,地方政府组织产学研共同研判前沿技术方向,形成符合属地产业目标的科学问题库;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基础上增设子专项,支持面向工业应用的首发场景、示范推广、流程再造、共性支撑等技术突破;碳中和课题立项和结题中将ESG理念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引导研究成果关注环境社会影响。

  其次,完善碳中和技术投入各级保障,夯实低碳技术创新资金基础。加快国家低碳转型基金设立,以母基金形式为主带动更多市场化机构参与,撬动社会资金投向清洁低碳能源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各级政府结合产业禀赋设立碳中和技术创新引导基金,通过政府绿色投资信用担保等方式,吸引多元化资金投资低碳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与政府共同制定科技计划,联合出资资助关键技术工程化验证、户外可靠性等产业界关注的应用研究。

  最后,沈南鹏建议应畅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通道,以市场应用带动技术研发加速。扩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促进绿电应发尽发,带动前端清洁电力技术应用扩大;加强柔性输变电和多场景储能标准制定完善,增强同现行电力系统的适配性,以标准统一促进技术规范和推广应用;支持工业化关键脱碳技术的中试项目,优化对企业设立中试项目的审评审批;推动更多行业主体纳入碳交易体系,支持各地碳交易所在配额分配、履约、企业所持配额结转等方面逐步做好与全国碳市场的规则统一和低成本衔接。、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