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业热点  浏览(1340) 

今年全国两会上,“双碳”话题依旧是热点之一。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去年,今年代表委员们带来的建议和提案更为全面细致——从能源、建筑等行业的降碳减排,到进一步活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在力争为这场绿色奔跑的提速贡献“加速度”。

聚焦一

重点行业有了减碳新实践

过去一年,能源、建筑这两个减碳降排重点行业,在转型发展的“阳光”普照下,投射出了更“绿色”的影子。

在上海地铁龙阳路车库,5万平方米的屋顶如今已成了一座“发电站”,年发电量可供一辆8节编组的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跑20万公里。

这只是上海绿色低碳轨道交通的一个缩影——全国政协委员俞光耀告诉记者,上海超过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不断探索更绿色、更低碳的运营管理方式,“通过改白炽灯为智能照明、采用变频空调、列车节能运行等技术改造,‘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上海地铁已累计节电16亿度,相当于节约了46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126万吨。”同时,上海地铁已有13个车辆基地完成了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总装机容量合计约36兆瓦,年均发电量超36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8万吨,“相当于可为6号线全线车站提供1.5年的用电量”。

在光伏领域,全国人大代表吕亮功建议要进一步加码布局。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每平方米5000兆焦以上。在“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幅增加光伏发电。按规划,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20年的248吉瓦增至434吉瓦。

吕亮功透露,由于国内企业探索研究光伏产业较晚,在近些年布局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技术、政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因此,他建议,首先一点就是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例如,在光伏电站非技术成本中的经营成本里,各种税收及附加约占光伏电站度电成本的15%左右,加大光伏发电的税收优惠力度,将可有效降低度电成本。第三是要加快调整改造电力体系,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聚焦二

期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

去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正式启动。“开跑”半年多来,这个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的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今年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都把目光聚焦于此,为碳市场的进阶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李永林在《加快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全国碳市场在市场影响力、政策衔接、法规建设及交易涉税等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具体而言,碳市场运行还存在非临近履约时段交易清淡的情况,仍有部分燃煤掺烧机组暂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现有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存量不足,绿电市场也尚未与碳市场衔接。

李永林建议,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规模,取消燃煤发电机组中掺烧其他能源比例限制,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开展机组升级改造,降低碳排放量。他认为,可以尽快重启CCER项目备案,发挥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尽快完善碳市场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制定更加科学的核查和数据管理制度、保持碳市场配额发放标准和CCER使用条件等政策稳定等。

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则提出,加快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发展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这一前沿技术将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解释道,CCUS是大规模减碳技术,可以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预测,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7亿吨标煤,将排放27.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可抵消16至19亿吨,但仍有10亿吨左右缺口。因此,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马永生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以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总体来看,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亟需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


文章来源:国际能源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