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扎实抓好能源保供,科学组织煤炭生产,有效稳定电力、天然气供应,满足企业生产和群众民生需求。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加强协同监测监管,增强政府储备调控,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销两旺、价格平稳。
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减碳。科学设置“碳达峰”“碳中和”年度指标和阶段性任务。
深化能耗“双控”三年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管控目录,开展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产能置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光伏、风电、煤层气等开发利用,高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校园建设。
新疆
推进“三基地一通道”建设,重点推动天山北坡万亿立方大气区和中石化库车2万吨光伏制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独山子石化120万吨乙烷制乙烯、中石化塔河炼化公司10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推动能源、化学、建材、轻工、电力等传统产业改进工艺、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石油石化、煤化工、硅基、有色金属等资源密集型产业。
支持克拉玛依创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石油炼化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能源建设。推动“疆电外送”第三通道、“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提高“疆电外送”能力。建强完善750千伏主干网架,巩固提升农村电网。
依托荒漠戈壁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新能源发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数字化智能电网项目建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常态化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挖潜,稳步提高新增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加强“两高”项目精准管理,完善能耗“双控”机制,做到“该保障的全力保障好,该控制的坚决控制住”。
实施“煤改电”和兴边富民工程,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条件。启动实施“煤改电”(二期)工程,完成21万户年度任务
青海
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着眼助力全国能源结构转型、降碳减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建设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继续扩大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科学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加快建设羊曲、龙羊峡、玛尔挡等以水电为主的新能源调控基地,打造多元协同高效储能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储能先行示范区。
稳步打造零碳电力系统,持续开展全网绿电行动,推进“青电入豫”配套工程建设,做好第二条外送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以新能源发电成套设备及关联设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链,积极培育光伏和储能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更好发挥青海清洁能源“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独特优势。
合理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扩大锂产业规模,释放碳酸锂产能,提升锂电池产业水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心怀“国之大者”,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坚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稳步开展光伏治沙、黑土滩综合治理。
围绕在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落实全国统一要求,统筹衔接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科学有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好三江源、海西州清洁供暖工程。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展减碳增汇基础、林草碳汇基线调查,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及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结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努力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青海应有的贡献。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交易,不断丰富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围绕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维持与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开展“揭榜挂帅”,用好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推动盐湖资源保护利用、多能互补绿色储能、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等国家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陕西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
支持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围绕能源资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等重点领域,布局提升陕西实验室体系。
坚持“稳控转”调优能源工业。狠抓优煤、扩油、增气各项工作,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强化稳产、保供、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推进可可盖、巴拉素等煤炭项目建设,加快延长石油富县、陕煤黄陵等外送配套电源建设,扩大电力外送规模。
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煤电机组节煤减排改造,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陕北至湖北、神府、渭南3大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氢能示范项目实施,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用好能耗弹性空间推进技术工艺先进、产品市场广阔的重大项目建设,新建项目严格执行能耗等最新技术标准,确保严控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要求精准落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梯次有序实施国家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适应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积极推动西咸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支持陕南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
加快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提升到6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4%。
甘肃
推动石化、有色、钢铁、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70个。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新增煤炭产能1465万吨,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5亿立方米。
建成“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启动建设“酒湖特高压”配套风电、“陇电入鲁”工程及配套风光电项目,加快“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3-4个抽水蓄能电站。
推动金昌新能源锂电、平凉智能光电、张掖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金昌建设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聚集区。支持平凉打造能源化工和康养基地;支持陇南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支持甘南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有序推进减排降碳。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能源替代、降碳减碳,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争取国家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乡村试点。
积极参与国家碳市场交易。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行业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深化电力、水资源、天然气价格改革。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推动林权、水权、草原承包经营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
重庆
高质量建设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聚焦“智慧+”“创新+”“绿色+”,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广阳湾实验室,探索打造零碳示范产业园,培育零碳工厂、智慧交通、智慧建造等应用场景。
抓住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长安、金康、吉利、理想等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生产,推进长安汽车软件园、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建设,增强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完善充换电设施,试点建设车路协同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
建设多渠道能源网,畅通北煤入渝通道,启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推进三峡电、川电、疆电入渝,提升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开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内部挖潜,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严格“两高”项目准入要求,统筹做好能耗“双控”和能源保供。
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煤电机组节煤减排改造和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新型材料,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四川
力争开工建设天府南—重庆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应用、航空整机与发动机、军事电子信息、航天及卫星应用、高端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
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等活动。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落实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水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支持发展氢能源。
聚焦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大力发展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推动晶硅光伏、能源装备、多元储能等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聚焦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构建成渝氢走廊。
加大“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千兆光网、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市政公用等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川藏铁路及其配套公路、成达万高铁、孟底沟水电站、亭子口灌区一期、岷江航电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全线通车、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力争西渝高铁等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做好引大济岷水利工程、绵遂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完善推广“税电指数”。
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推进乡村水务试点。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发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功能,有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鼓励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公共机构碳达峰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和公共机构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贵州
实施煤电扩能增容提质行动,推进大中型煤矿建设,煤炭产量达到1.45亿吨;加快建设一批先进煤电机组,力争改造煤电机组装机180万千瓦。
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依托磷化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结合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布局,实现产值增长80%以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育以整车为牵引、以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建设数字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天然气管道联通71个县。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推进“东数西算”试点。
完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实施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提高煤、磷、铝、锰、锂等优势矿种和战略性新兴矿种开发保护水平。
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科学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统筹做好能耗“双控”,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云南
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开工建设。
安全高效释放煤炭产能,促进原油加工和页岩气增产增效。再引进一批绿色铝硅引领性精深加工企业,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
全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加快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国家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
健全电力装备、高端智能装备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
稳步推进水电开发,确保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旭龙水电站开工。
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开展“城市大脑”试点,建设智慧校园,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持续深化能源、价格、农村、农垦、统计、供销等领域改革。
高质量编制云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十四五”能耗双控实施方案,支持减碳增汇及碳交易市场发展,做大绿色金融,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西藏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金沙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基地,加快雅江水电龙头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高海拔风电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力争建成和在建装机1600万千瓦。
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工建设扎布耶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推进铜矿开发扩能提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布局,打造拉萨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核心节点。
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成投用格拉输油管道,加快川藏铁路供电工程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街需、冷达水电项目和雅中光伏基地,实现苏洼龙水电站投产发电,力争开工金上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推进城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宗通卡、桑德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湘河、帕孜、旁多引水工程。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充分运用“三调”成果,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强化资源利用刚性约束,严控“两高”项目。
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开展生态价值本底调查,发展碳汇经济,促进生态富民。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原绿色之路。
建设智慧边防,加强智慧广电固边,进一步消除电网覆盖盲区。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