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至16日,是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
各地节能降碳进展如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个地方节能降碳工作,挖掘当前重难点问题。
各地目前共同面临的难题,在于工业领域的节能减碳,尤其企业节能改造成本更是个现实问题。因此,山东省发改委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安徽省发改委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做节能诊断;四川省发改委建立信用监管体系,遏制“两高”企业。
国家节能中心评审处处长闫金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既要坚定不移瞄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开展节能升级改造,又不能急于求成、偏激冒进,导致短期内大幅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未来,从加强节能制度和能力建设层面,要强化法治约束,修订节约能源法。健全节能评价考核、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等制度。推行用能预算管理,指导地方和企业优化能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
山东:优化工业内部结构
山东是工业大省和能源大省,其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偏重的产业结构在国内颇具代表性。2023年,已经是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的第六年。
针对新旧动能转换目标,节能的第一项任务是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山东省发改委环资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是减少能源消耗总量的根本措施。
更重要的是,在“两高”项目管理上,山东省于2021年5月,在全国率先明确“两高”项目范围。目前,山东每年都对“两高”项目装置、产能、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对新上“两高”项目执行碳排放等“五个等量或减量替代”。
山东省发改委环资处负责人指出,其次,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成为节能减排最直接的改革举措。近年来,山东省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通过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做减法,加快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
值得注意的是,能耗双控考核普遍备受关注,山东省推动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利好政策落地落实,按照“强度优先、总量为辅”的工作理念,科学合理确定各市“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对于达到激励目标的市,免予考核能源消费总量。
尽管目前山东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全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压力较大,各领域各行业对能耗要素需求也较大。如何统筹平衡好节能工作与保障经济运行间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山东省发改委环资处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山东实际,在坚决完成国家下达‘十四五’节能约束目标任务的同时,下决心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做好‘加减法’。聚焦两个方面加大能耗要素保障力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先,强化市级要素保障能力建设。目前省级层面建立了能耗指标收储机制,并配套建立了跨区域产能整合转移要素保障等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省级重大项目建设能耗煤耗需求。山东省发改委将指导各市参照省级做法,加快建立市级要素保障体系,逐步构建“省市协同、分级保障”的工作格局。
其次,深挖各市要素保障潜力。指导各市以存量“两高”项目作为重点,对标高耗能行业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做好能效水平评价及节能技改工作,加快释放用能用煤空间。
安徽:政府拿钱给企业“体检”
安徽是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覆盖的省份。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上,安徽是国家重点煤炭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因此,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服务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安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起,安徽省级层面安排2000万元左右资金,组织各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402家重点用能单位,集中开展“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工作。
截至发稿前,据安徽省发改委统计,已完成155家企业现场诊断工作,其中87家已形成“一企一策”诊断报告,初步提出各项节能减煤降碳提升改造措施366条,预计总投资30亿元,全部改造完成后可实现年节能量43万吨标煤,减煤量25万吨,降碳量123万吨。剩余企业正在加快推进诊断工作。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节能诊断工作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企业诊断阶段,安徽省内各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现场诊断工作,出具诊断报告,形成初审意见。第二阶段为诊断复核阶段,安徽省发改委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团队对诊断报告逐一核查,确定节能降碳具体改造提升措施。第三阶段为改造提升阶段,安徽省内各市督促有关重点用能单位制定施工图和时间表,尽快实现节能降碳效果最大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访合肥海尔冰箱有限公司的节能诊断过程,是在2023年6月,由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开展的节能诊断。诊断专家介绍,根据海尔冰箱以电能为主的特点,现场着重就企业能耗数据、工艺先进性、能源结构及设备运行效率重点诊断。
经开会座谈、现场踏勘、诊断分析,最后提出低压侧电能质量治理、光伏扩容、空压机余热利用、电机永磁再生制造、绿电采购、厂区节能灯更换等6项技术改造计划。预计总投入4080万元,节约5200tce,减排约为11350tCO_2。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十四五”节能降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要不断提升节能降碳服务意识,推动节能工作从“管理”转向“服务”,政府拿钱、企业“体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逐一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企业能效水平和节能降碳空间,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未来,安徽省发改委将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绿色化改造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开发节能降碳改造专项贷款产品。探索建立用能权、用煤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管理制度,开拓渠道支持企业将结余或挖潜的能耗、煤炭指标通过市场化交易获得更多经济收益。
四川:信用监管,震慑节能领域违规行为
近两年,全国各地纷纷研究节能信用监管问题,先后出台了不少相关管理措施。
然而早在2021年,四川省发改委就印发《四川省节能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率先在节能领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惩戒节能领域相关责任主体失信行为。
《管理办法》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就是明确了失信对象认定的十条标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在进行节能信用评价时,有关单位、组织和人员在节能领域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被相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同时存在明确的十项行为之一的,方才纳入失信名单。
“《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明显减少,存在问题的项目更加主动对接项目所在地节能主管部门,及时进行节能整改,避免纳入节能领域失信名单。”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梳理对比其他地方的节能信用监管举措,四川省发改委认为,四川省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两大特点。
首先,其他省份节能信用管理办法采取的是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进行节能信用评价。四川省采取的是在各级节能主管部门依法依规查处节能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基础上,同时根据国省节能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明确的十项行为进行判定,在同时满足两项要素的基础上按照“核实判断—审定告知—异议处理”的闭环管理方式,对违规企业方才纳入失信名单。
其次,其他省份节能信用管理办法的评价结果应用是在信用评价等级基础上,分类采取激励或管制措施。四川省采取的是会同有关部门对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失信主体的失信成本更高,更不愿产生失信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名单退出、惩戒解除和记录留存协同机制。相关失信责任主体退出名单后,有关联合惩戒部门停止对其实施联合惩戒。相关名单信息将在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后台继续保存,信用服务机构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保留其失信记录。
梳理过去一年地方节能工作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地方节能工作的思路普遍从“管理”向“服务”延伸。在激活节能市场活力方面,各地也在推陈出新。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发改委研究开发了北京节能潜力评估和节能量核证方法学及工具软件平台,免费向社会开放。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百余家用能单位百余个项目在平台进行了节能潜力评估,节能量核证应用案例约400个。北京市发改委还在开展节能监察。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全覆盖执法检查。
在面对节能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时,各地有了更长远的考量。闫金光说,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不能短期化,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要坚持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实际出发,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最终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