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我国连续在四个五年规划中把节能作为约束性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政策,全面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源效率加快提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一批高耗能行业关键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已基本赶上了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高,节能减排仍有巨大潜力。“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一)节能减排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方案》科学设定“十四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节能减排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方案》进一步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着力扭转高碳冲锋、用能需求快速膨胀的倾向和现象,形成节能降碳减污合力,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节能减排是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方案》提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行绿色消费,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推广力度,这将有助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效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形成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澎湃动能,蕴含巨大的绿色发展潜力。
(四)节能减排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方案》提出,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将有力推动解决突出资源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清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认识节能和提高能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其他措施相比,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高达37%。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节能和提高能效,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维护发展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为应对能源危机,欧洲多国普遍采取更严格的节能措施,增强能源获取可靠性可负担性。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刚性增长。为此,必须着力提高能效、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能源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超千万吨。随着污染末端治理空间收窄、成本上升,应坚持节能即减排的导向,以节能降耗实现源头预防,协同推进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取得新成效
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约优先不动摇,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取得新成效。
一是紧盯“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十四五”节能工作中期评估,分地方、分行业逐个梳理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成效,分析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用措施,推动“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实施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严格大型公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耗,减少公共机构能源浪费。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严把新上项目能效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三是强化节能工作日常管理。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开展重点企业和设备能效普查,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培育市场化节能模式。落实好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政策,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
四是推动形成全民节能的社会环境。持续务实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把节能降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夯实节能知识基础,提升全民节能能力。加强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案例总结推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多双边能效合作。
让节能降碳成为一种工业方式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未来节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指出了新方向。碳达峰碳中和表面上是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核心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碳达峰碳中和为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使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开发出更多节能降碳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节能的含义被拓展为广义的能源消费侧管理,“节约并少用化石能源”“多用且用好可再生能源”“做好电力需求管理”等新需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能源消费侧与需求侧管理相关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多。例如,清华大学创新团队开发的远距离、大温差传热技术,将供热管网送热的极限距离从20公里左右提高到70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过去难以利用的大量工业余热资源可以被消费者采用。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方案是未来节能“黑科技”的源头。气凝胶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曾长期用于太空航天等领域,过去一直被视为保密且昂贵的高精尖材料之一。近几年,随着军民融合技术不断发展,气凝胶这一先进技术已经进入民用领域,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的保温隔热。如果该技术能应用到建筑保温、工业窑炉隔热、供热管网等领域,必将全面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展望未来,这些新科技将更深层地融入日常生活,我国能源效率必再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服务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球已经从信息化时代,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近几年,随着工业领域绿色制造的稳步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加快推广,数字化智能化工具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能力。在不远的将来,高耗能企业将配备拥有能源和碳排放管控的“驾驶座舱”,每个家庭都将拥有家庭能源和碳排放管控的“智能助手”,让我们每时每刻都知道有哪些设备在消耗能源、在排放二氧化碳,全社会的节能降碳意识也会进一步提高。未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供应紧张时价格高、电力供应宽松时价格低”将成为常态,碳定价政策将推动企业和个人更乐意购买零碳排放的绿色电力,让节能降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