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2%挑战 纺织业“降碳”之战怎么打?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大约在2.3亿吨,行业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2%,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2.8%。
截至5月30日,我国已有共计23家品牌企业、42家制造企业加入“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彰显出纺织企业的“气候雄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纺织行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化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中国纺织行业即启动了“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此后,一大批领军企业、优势集群开始推进落实减碳工作,共同为实现零碳产业的宏大愿景而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表示,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尚未完全摆脱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为了降低纺织行业碳排放,应从纺织纤维原料、分销消费过程、生产加工过程和废弃纺织品处理四方面着手,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增长的绿色投融资
从2025年到2100年,“不作为”要付出的代价估计为1266万亿美元,且这一数字很可能被严重低估。因为相比于目前水平,年均气候融资投资需要增长6倍以上,达到9万亿-10万亿美元。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的统计,过去50年当中气候灾难数量大概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大概增加了7倍。
2024年4月WMO(世界气象组织)新出的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全球温度再创新高,从单年气温来看已经提升超过1.5度,未来对于全球的影响不可估量。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未来10年,全球十大风险中有4个由气候变化相关事件构成。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认为,气候变化已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已经从能耗“双控”(总量控制和强度降低)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2016年《巴黎协定》下碳排放调整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如同可利用土地、关键矿产、水资源等,碳排放容量成为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要素之一,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政策和行动将造成不可逆的全球生态灾难和巨大经济损失。世界气象组织认为,从2025年到2100年,“不作为”要付出的代价估计为1266万亿美元,且这一数字很可能被严重低估。因为相比于目前水平,年均气候融资投资需要增长6倍以上,达到9万亿-10万亿美元。
快速增长的全球气候融资投资已经到了市场临界点,全球供应链碳中和压力已经传导至大型企业,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与“双碳”战略将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助力,也会带来全球经济的“新增长”。
打造纺织工业的绿色生态
在设定了碳达峰或碳中和目标的企业中,有62%的企业目标是早于国家目标(2030年)碳达峰,82%的企业目标早于国家目标(2060年)碳中和。
在当前全产业链低碳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纺织行业着力通过创新行动,推动自身减排承诺与转型发展,成为“双碳”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介绍,“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把加入的制造业企业和品牌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发现83%的企业提出了气候目标,超过50%的企业设定了“双碳”目标。在设定了碳达峰或碳中和目标的企业中,有62%的企业目标是早于国家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82%的企业目标早于国家目标(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且,制造企业相较该领域的品牌企业展现出更强烈的气候雄心,其中93%的制造企业设定了气候目标,相对应的品牌企业比例是67%。
除了“双碳”目标之外,更多企业也设定了其他多元化的气候目标,比如绝对的减排目标、强度减排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目标等。比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自2022年4月加入碳中和加速计划以来,已全面展开气候变化治理和低碳转型工作,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经营模式,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波司登集团设立了每年提升10%-20%环保产品占比的长期目标,增加新型环保面料应用。安踏集团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自有营运设施净零碳排放、自有营运设施原生塑料零使用、自有生产废弃物零填埋,将可持续产品的比例提高到50%,战略合作伙伴能耗的50%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50%的产品使用可持续包装,自有运输设备能耗的50%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以及使用50%可持续原材料,以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公司不仅采用环保原料,低碳供应商、化学品和设备,还开展了产品的碳足迹认证,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将绿色创新发展理念融入企业DNA。
陆新明表示,我国纺织工业围绕“绿色、科技、时尚”的新定位,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大力推动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要大力推动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纺织行业减碳降碳。二是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要推动纺织领域技术进步,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抓紧部署绿色低碳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
如何应对未来挑战
我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气候行动在路上,成效已显现,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综合优势和示范作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前,纺织行业正面临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多重压力。以生产过程为例,生产纺织品的纤维原料、加工染料或助剂等会产生大量废水以及污染物,生产过程中对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直接能源资源依赖性高,包括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等。
《“时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进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大约在2.3亿吨,行业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2%,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2.8%。不仅如此,气候视野(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吴必轩介绍,欧盟《可持续与循环纺织品战略》提出到2030年,欧盟市场上的所有纺织品都要耐用、可修复和可回收,大部分使用再生纤维制成,且不含有害物质,生产时尊重社会权利和环境,这对我国纺织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孙瑞哲分析,中国纺织行业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新的价值网络和反馈回路中找到落点,在新的系统结构和产业关联中塑造优势。第一,要在产融合作中借力;第二,要在供需互动中升级;第三,要在稳进平衡中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数量规模看,中小微企业在纺织企业群体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99.8%的纺织企业为中小微企业,86.8%的纺织从业人员来自中小微企业。从发展贡献看,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分别占纺织全行业的78.7%、76.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主任、中国纺织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郭宏钧表示,我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气候行动在路上,成效已显现,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综合优势和示范作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看,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全球性、先导性、标志性意义。孙瑞哲建议: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转型,降低产业链各环节的碳足迹。加强标准引领,持续完善细分领域的碳足迹管理标准与方法。加快完善行业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引导和规范行业低碳实践。二要坚持价值导向。提升绿色增值能力。持续完善行业ESG信息披露体系、ESG绩效评估体系和ESG能力提升体系。充分利用绿色融资渠道,增强绿色融资能力。顺应碳交易市场新机制,提前布局,建立并优化企业绿色资产管理体系。三要坚持开放合作。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推进行业的气候创新实践。强化在绿色规则、绿色标准方面的国际互通互认,强化绿色创新交流合作,要与全球行业内的先进实践对标,找到方向与节奏、实现价值协同。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